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政务微博政务微信 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环境随身带”APP WAP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阅读 繁體 简体
sthjttop.png
单位职责 领导简介
机关处室 直属单位
联系方式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开年报
政府文件 申请反馈
办理指南 在线申报
在线查询 公示中心
信访投诉 民意征集
在线访谈 在线咨询
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保要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全文实录|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5-17      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李伟 整理

5月1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宁市微山县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政委刘树涛,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成金,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举,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郭鑫介绍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王强荣主持。以下是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 王强荣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5月22日是每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欢迎大家来到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先生,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政委刘树涛先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成金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先生,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举先生,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郭鑫先生介绍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管言明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管言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求我们深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与黄海,辖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既有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也有海岸带、岛屿、河口、近海等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我省又是工业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压力很大、责任很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济南佛慧山发现全球新记录蜗牛物种,并以发现地命名,长岛首次发现了栗耳短脚鹎(bēi)繁殖种群,泰山发现鸟类新记录种—黑喉鸫(dōng),枣庄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

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一、基本构建起了部门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体系。生物多样性涵盖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等,涉及的要素和领域众多,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密切协同、合力推进。不断完善政策体系。2023年,我省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陆海统筹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推动完成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第四次修正,野生动植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逐渐完备。不断强化部门协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落实了部门分工。健全完善了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凝聚执法合力。积极开展“绿盾”“昆仑”“清风”“护松”“春风”“网盾”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涉及野生动物、森林、古树名木、线上非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完善数据共享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体系。整合汇聚各方资源,建立健全联合摸底、数据共享机制。扎实开展本底调查。完成了黄河三角洲、泰山—徂徕山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黄河口海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连续三年开展了全省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摸清了我省六大流域水生态本底状况,掌握了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演变趋势。开展了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全省数据汇交,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基本明晰。各市累计对26个重点区域开展了本底调查,逐步摸清本地生物多样性情况。初步构建监测网络。启动野外长期调查监测样地建设,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136个县域,涵盖森林、草地、海洋、湿地、水体、农田和城乡7种样地类型的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体系,布设样地527个。搭建平台汇聚成果。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平台,用于整合各部门、各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数据,实现基础数据互通共享,为科学精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支撑。全面总结了我省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三、不断提高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自觉。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意识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体系,不断探索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持续开展主题活动。连续4年采取一个主场、16市同步开展的方式,组织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媒体宣传力度。2021年以来,每年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建设山东生态文学创作基地,邀请知名作家实地采风、开展创作,以文学之笔书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实践,目前,我省共建设生态文学创作基地2个。创新公众参与模式。在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建设19个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开创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的新模式。依托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省市县共同建设了山东省首个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生态体验场所,将室内外科普宣传和研学体验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渠道。这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旅游、科普宣传的深度融合,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实践。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秉承生态文明理念,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我省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 王强荣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新华社记者

生态空间是物种生存的基本保障,加强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保护监管意义重大,请问,在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方面,我省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要求?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与修复作为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的最重要措施,纳入了优先行动计划。我省将重要自然生态空间划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以及《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实施细则》,生态保护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二是健全监管方式。连续两年开展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试点,选取17个县域围绕基础调查、生态功能评价、保护成效评估、生态破坏问题监督等开展试点,理顺了工作流程,为全面开展监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2023年对黄河流域50个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地开展了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今年将继续对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开展“空天地”遥感监测,对生态破坏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并督促整改落实。

三是强化监督执法。连续7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重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联动工作机制,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56名,立案查处生态环境问题45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相关部门协作联动,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有限人为活动监管,及时查处生态破坏问题,并督促整改。探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省级自然保护区成效评估。通过强化一系列监管措施,切实加强我省生态保护修复的统一监管,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安全保障,为美丽山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政委刘树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全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四动”工作格局,依法严厉打击突出犯罪,强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

一是加强专项打击。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连续六年组织开展“昆仑”专项行动,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斩链条、追流向,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持续发起凌厉攻势,努力实现“办理一案、震慑一片、净化一域”。去年5月以来,全省共侦办刑事案件1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00余名,始终保持高压严打、强力震慑态势。

二是加强区域协作。省公安厅与河南、山西、陕西省公安厅签订《黄河中下游公安机关打击生态环境犯罪合作协议》,指导沿黄9市和滨海公安局建立打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警务协作机制,指导胶东5市公安局建立打击危害候鸟犯罪警务协作机制,联打、联治、联防、联建等工作措施高效运行、共同发力,形成了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的警务协作一体化格局,打防管控整体效能不断显现。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建立保护森林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会同多部门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加强联合执法、联合督导、联合整治、联合宣传,持续深化部门协作共建共治,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切实以最大合力实现最佳效果。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以扎实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为主线,坚持“专业+机制+大数据”,更加注重大要案件侦办,更加注重刑事打击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网记者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经第四次修正,于今年1月20日颁布实施。请介绍一下《办法》本次的主要修改情况。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成金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自1991年12月颁布实施以来,我省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体系逐渐健全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各项政策制度逐渐落地,科学保护、依法行政深入推进,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全省野生动物资源不断恢复,种群数量明显增长。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本次修正,共修改9条、增加4条、删除10条。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是全面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保护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最有效手段。本次修改,在第二条行为效力上增加“对栖息地的保护”,突出栖息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将第二章章名修改为“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创新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形式,新增加第十条第二款“对未列入自然保护地的野生动物重要生存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定野生动物特别保护区。”

二是加强收容救护能力建设。此次修改,将所有“受伤、病饿、搁浅、迷途或者误入港湾河汊受困的野生动物”纳入救护范围,并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承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的机构,建立收容救护场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等设施设备,建立收容救护档案,提高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

三是规范人工繁育和利用行为。明确人工繁育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明确了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繁育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的行政处罚。规定运输、邮寄、携带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出县境的,应当持有狩猎、人工繁育、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以及检疫证明。

四是规范放生行为。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规范、引导。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对违法繁育、出售、购买、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条款,加大对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地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野生动物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大众日报记者

实行黄河禁渔,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任务,对黄河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否介绍下黄河禁渔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效?今年的黄河禁渔有哪些重点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

谢谢您对黄河禁渔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禁渔期和禁渔区保护制度,切实加强黄河流域山东段渔业资源保护和修复,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为维护黄河水生生物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执法成效更加凸显。2023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35万人次,出动执法车3801辆次、执法船艇880艘次,陆地巡查里程1.89万公里,水上巡查938公里。“绝户网”“电毒炸”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联防联控持续深化。我们与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联勤联动和信息共享,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共同部署开展黄河禁渔执法,执法合作的机制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展。

三是宣传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黄河禁渔政策和要求。去年4月份,我省承办了2023年全国黄河流域禁渔执法行动启动活动。今年,我们举办了全省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黄河禁渔的良好氛围。

四是水域环境持续改善。禁渔对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山东黄河入海口水生态调查显示,消失近30年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口,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黄河水生生物保护,重点实施“中国渔政亮剑2024”专项行动,开展黄河禁渔专项执法。一是严打非法捕捞行为。紧盯违法捕捞高发水域、高发时段、高发类型,统筹调配执法力量,持续加大执法投入,密集开展水陆联动执法,确保执法监管全覆盖、无死角。二是强化协同配合监管。深化与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完善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强区域间联动配合。三是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宣讲黄河禁渔重大意义,解读禁捕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四是规范休闲垂钓活动。因地制宜加强对休闲垂钓活动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性垂钓作业行为,防止以休闲垂钓为名从事捕捞作业。

济宁日报记者

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济宁大量繁衍生息。请问济宁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举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拥有高等植物355种、陆生脊椎动物404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相比2015年,PM2.5浓度下降44.9%,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13.4个百分点,28个国省控断面、34条入湖河流、南水北调干线水质优良率全部达到100%,南四湖水质连续20年持续改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二是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实施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和评估工作,2023年完成了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在全市筛选62个样地每年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今年4月,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重点河湖(库)、城市建成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监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321平方千米,约占市域国土面积的12%。深入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工作,累计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37万亩,全市湿地面积达260万亩。实施南四湖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和疫源疫病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建成青头潜鸭栖息保护地1500亩、鸟类环志监测站1处。强化自然保护区执法监督,全面完成49处自然保护地问题核查、整改。

四是全面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依托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场地优势和自然资源,高标准建设了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示范区总量排名全省前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山东建设的决策部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一是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快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整理,加强分析研究,形成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南四湖作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请问,近年来,济宁市微山县立足于南四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郭鑫

近年来,微山县坚决扛牢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建设环南四湖生态高地。入选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全省首批近零碳示范创建城市、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微山县境内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鸟类294种、鱼类78种、经济作物74种,生物多样性优势得天独厚。在工作中,我们突出“三个坚持”,全力保护提升南四湖生物多样性。

一是坚持标本兼治,水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完善南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全域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在全国率先建立边界河湖治理“五联”机制,在全省率先落实南四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配合最高检办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专案;南四湖流域涉高盐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县域南水北调干线、6个国控断面、20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三个100%”,水质连续20年改善。

二是坚持修复优先,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实施退渔还湖、稻田退水、增殖放流等工程,累计退出养殖池塘18万亩、清理网箱网围3.87万亩、释放湖泊水面40余万亩,完成稻田退水4.6万亩,放流优质苗种4.4亿余尾,实现水面释放、废水封闭、以鱼净水。与4名院士围绕生物研究、渔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组成“一湖四院士”的“智囊团”;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南四湖野菱原生境保护点;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重新出现,极危生物桃花水母也出现在微山湖水域。微山湖湿地还是迁徙水禽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有大鸨(bǎo)、大天鹅、白枕鹤、灰鹤、鸳鸯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在此繁衍生息。今年春节期间,成群的鸬鹚首次迁徙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鸟类的回归,是微山湖生物多样性最好的见证。

三是坚持高点定位,打造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我们依托微山湖湿地,以实地体验、科普教育、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目标,建设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开发极具微山湖特色的自然研学课程体系,树立生物多样性自然研学品牌。目前,体验地已建设完成,即日起投入运营。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 王强荣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联系电话:0531-51798804。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联系电话:0531-51798888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邮编:25010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596号

鲁ICP备09042362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