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政务微博政务微信 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环境随身带”APP WAP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阅读 繁體 简体
sthjttop.png
单位职责 领导简介
机关处室 直属单位
联系方式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开年报
政府文件 申请反馈
办理指南 在线申报
在线查询 公示中心
信访投诉 民意征集
在线访谈 在线咨询
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 有关文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的重要论述
发布日期:2022-07-12      来源:     作者:

在今年初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这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首次出现在总书记重要公开讲话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保持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营造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郁氛围,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崇德尚廉蔚然成风。

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内涵

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四维”之一,又被视为“仕者之德”。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倡导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在2013年4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特别指出,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必须看到,不同于古代士大夫的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洁文化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彰显克己奉公、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甘于奉献的价值理念,反映社会对廉洁价值、廉洁规范、廉洁风尚的思想认同和精神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的论述非常丰富,既有对廉洁文化重要作用的论述,比如“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等;也有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修身正己的要求,比如“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治家”“廉洁奉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还有对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要求,比如“涵养廉洁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等。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要理念,时刻提醒全党同志要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始终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随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步步深化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廉洁文化的若干具体要求写入制度、固化下来。《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清正廉洁”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一道,明确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单列一款,强调“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近日,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的基础性工程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章党规的新阐释新规定,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共产党人廉洁文化的内涵,赋予其强烈的时代气息,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离不开良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因此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廉洁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支点,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重要源泉。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激活和传承红色廉洁基因,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丰富发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环境;推动中华优秀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与廉洁文化相近的概念是廉政文化,后者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折射出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廉,都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但两者侧重点又有所区别。廉洁文化建设既要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重点,又要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改造。只有社会廉洁文化同公职人员廉政文化互动共建,才有利于遏制公众价值观扭曲和社会潜规则盛行,有助于培育社会对贪腐行为的“零容忍”心理,对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基础性、综合性影响。可见,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提升和延展,必将有助于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树立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并对症开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些精辟论述,基于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当前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敏锐洞察,深刻阐明了以廉洁文化建设助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原理。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决心和意志,雷霆惩贪治腐、铁腕整饬作风、持续严明纲纪,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自觉为政以德、正心修身。党中央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让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不破不立,边破边立。我们党既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歪风必纠,也着力从文化和价值观的层面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破腐败之殇,立纪法之威;破四风之弊,立清廉之风;破潜规则之害,立明规则之规……边破边立、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立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战略考量,在社会价值观的较量中争取主动、坚决斗争,使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得以根本好转。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2020 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将“三不”一体推进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不想”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近年来,在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人管不住内心的贪欲,不收敛不收手,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专题片《零容忍》中,孙力军、王立科、王富玉、陈刚等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的反面典型,在忏悔时都谈到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带来的恶果,这也说明彻底解决“不想”的问题,铲除腐败滋生土壤还任重道远。只有通过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解决好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逐步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的境界升华。

文以化人,廉以养德。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文化观,对廉洁文化这个“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这些重要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夯基固本的系统工程,廉洁文化建设能够发挥价值导向功能,促使党员干部认同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增强道德分辨能力,构筑起预防腐败的道德防线;能够发挥行为约束功能,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将廉洁理念外化为从政实践之后,就可择廉而从,抵制腐败思想侵袭;能够发挥环境净化功能,面向全党全社会褒扬廉洁行为,鞭挞贪腐现象,持之以恒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必定能够不断培厚廉洁文化沃土,营造纯洁高尚的思想道德环境和健康积极的社会价值氛围。

领导干部要带头涵养廉洁文化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领导干部同样是主体力量,在各种价值观的较量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到风向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形成“头雁效应”。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涵养廉洁文化,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是有着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领导干部一旦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政德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期望,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在心,对标对表加强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学廉思廉践廉,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

良好的家风是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树立好的家风家规,严格约束和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引导他们力戒特权思想和享乐思想,不行不义之举,不谋不义之财,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正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广大家庭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就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风尚。(记者 何艳 李晓阳)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联系电话:0531-51798888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邮编:25010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596号

鲁ICP备09042362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0000036